2020年11月29日,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和上海财经大学主办,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共同承办的第十届全国“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优秀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凤凰楼线下会场
本届论坛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要精神,围绕如何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与增进国民福祉展开探讨和展望,并为解决在“十四五”时期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问题献策献力。
受疫情影响,此届论坛采取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湘潭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众多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11月29日上午,论坛的线下开幕式在上海财经大学凤凰楼302报告厅举行。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劲松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教授致辞。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郑春荣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劲松教授致辞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劲松教授首先代表研究生院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然后他详细介绍了研究生院的发展历程和建设目标,最后从研究生培养的角度阐述了举办本届社会保障优秀研究生学术论坛的重要意义。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教授致辞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教授则在线下论坛详细介绍了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的发展历程。他指出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期待与会专家和学子在线上和线下展开精彩的学术碰撞和交流。他进一步表示,非常期待与会专家学者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以及为“十四五”时期民生发展出谋划策。
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郑春荣教授主持开幕式
之后,论坛进行了线上线下视频合影环节,通过录屏和拍照的方式记录下了这一珍贵难忘的时刻。
![]() | ![]() | ![]() |
上线下会议视频合影
随后,在第一轮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林闽钢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丛树海教授先后发表了主旨演讲,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杨翠迎教授主持了此次主旨演讲。
?xml:namespace>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林闽钢教授主旨演讲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林闽钢教授以1997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事件为关键节点,基于“冲击—回应”视角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变迁,并提出以“社会投资战略”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愿景。
上海财经大学丛树海教授作主旨演讲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丛树海教授指出“十四五”期间可能面临高债务、低利率和低增长的全球经济形势,他结合疫情期间的中国财政支出状况,以优化收入分配、养老全国统筹和提高社保质量为切入点分析了“十四五”期间社会保障的发展重点。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主持主旨演讲(一)
接下来,在第二轮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公共经济系主任封进教授,中国老年学会老龄经济分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汪伟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财政研究院副院长范子英教授先后发表了主旨演讲,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李华教授主持了第二场的专家主旨演讲。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封进教授主旨演讲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封进教授总结了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历程和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从待遇支付模式的视角详细分析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并探讨了长期护理保险对医疗费用、照料者劳动力供给和健康、老年照料市场等的影响。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汪伟教授主旨演讲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汪伟教授系统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特征与原因,他指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既构成挑战,也形成新的机遇,并进一步就“十四五”时期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了政策建议和改革思路。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范子英教授主旨演讲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范子英教授介绍了学术研究的选题方法,他从什么是好选题以及选题的来源两个方面为与会者分享了个人研究的经验方法。范子英教授通过介绍本人最近有关于农村教育发展的论文(经济学国际顶尖期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20年第11期上成功发表)的选题经历,介绍了作为博士学生时寻找数据的历程,劝勉青年学者应该“走最难走的路,做最好的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李华教授主持主旨演讲(二)
在开幕式最后,我们进行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汪伟教授作为颁奖嘉宾宣读了此次论坛获奖名单,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张熠副教授主持了此次颁奖仪式。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汪伟教授宣读获奖名单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汪伟教授指出,本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共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与往年不同的是,本届论坛还颁发一位最佳硕士论文奖以及一位最佳博士论文奖,并获得由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刘小兵教授亲笔签名的两封推荐信。全体获奖同学获赠由集我院全系教师之力撰写的《国际社会保障动态(橙皮书)》一部。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张熠副教授主持颁奖仪式
获得本次论坛二等奖的同学分别是四川大学郭镜元同学、复旦大学赵发强同学、广东财经大学李鑫武同学、上海财经大学徐乐同学、西南财经大学周魅同学、上海财经大学程煜同学、西南财经大学肖翰同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蔡鑫宇同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ml:namespace>
获得本次论坛一等奖的同学分别是:上海财经大学王文鹏同学、中国人民大学武翰涛同学、北京大学赖毅同学。
![]() | ![]() | ![]() |
我们这届论坛还评出了两篇最优论文奖:最佳硕士论文奖和最佳博士论文奖。获奖的同学分别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翰涛同学以及北京大学的赖毅同学!
11月29日下午,第十届全国“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优秀研究生学术论坛的7个分论坛分别在凤凰楼各会议室进行并连线线上同学。此次分论坛还特别安排了青年学者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张熠副教授、余央央副教授、田柳助理教授和唐珏讲师进行暖场讲座,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张熠副教授暖场讲座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张熠副教授汇报的题为《中国养老金改革的逻辑与福利效果》的研究。该研究通过构造“数量-质量”边界运动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我国养老保险缴费率较高、但工资替代率较低的典型事实,从而表明看似矛盾的我国养老金改革实践,或许是基于人力资本进步和对代际公平性追求的自然选择,具有较强的政策自洽性。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田柳助理教授暖场讲座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田柳助理教授汇报的题为《Firms’response to social security burden:evidence from the contribution base》的研究。该研究利用税调数据发现企业的社保缴费基数扩大可能会对劳动工资和劳动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余央央副教授暖场讲座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余央央副教授汇报了她近期的一项研究:《Health information shock and health behavior among Chinese elderly》,研究了关于健康信息公开的冲击会对老年群体健康行为产生什么影响。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唐珏老师暖场讲座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唐珏老师汇报了题目为《降低养老保险负担能促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吗?》。唐珏老师基于税收调查数据,利用城市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差异和变异,研究发现,降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负担,不仅会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而且还会促进企业建立年金,进而有助于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
另外,各分会场分别由上海财经大学郭长林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张牧扬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郭峰副教授、上海商学院刘玉飞讲师主持,以“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与家庭”、“社会保障与企业”、“老龄化与养老保障”、“社保基金管理”等为主题,37位研究生不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与我们此次的主持老师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郭长林副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郭长林副教授主持了“社会保障综合”分论坛,复旦大学赵发强、中国人民大学武翰涛、四川大学郭镜元、广东财经大学李鑫武、北京大学赖毅、上海财经大学王文鹏分别做了题为“中国劳动力人口高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行业异质性与就业结构变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会导致医疗资源不平衡增长吗?——来自非典事件的证据”、“中国家庭收入不确定性、消费保险能力和保险机制”、“医生人力资本、就医可及性与医疗服务错配”、“Intended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a case-based payment under global budget: evidence from China”、“预期寿命延长、社保降费与老年人劳动参与”的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郭长林副教授给予悉心点评,并提出一些建议。
上海财经大学郭长林副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张牧扬副教授主持了“社会保障与企业”和“社保基金管理”分论坛。在分论坛上,西北大学张轶妹、四川大学佘楷文、上海财经大学何益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翼飞、上海财经大学张少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孙依婷、复旦大学储怡安、赵绍阳四川大学周博、中央财经大学周佳璇、上海财经大学程煜、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朱敏分别做了题为“上市企业社会保险缴费与企业价值的区域对比”、“社保负担与企业创新——来自全国税收调查的证据”、“社保降费改革的政策效果评估——基于企业异质性的视角”、“增负还是提效:社保费征管划转、阶段减免与企业成长”、“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脱实向虚’了吗?”、“劳动份额的研究脉络与发展趋势——基于CNKI期刊数据的分析”、“职工养老保险统筹账户费率平衡阈值研究 ——兼论制度内在缺陷及其优化建议”、“资源误置、要素市场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养老保险为例”以及“医疗保险可以提升农民工消费水平吗:基于市民化意愿的视角”、“社会保险‘阶段性降费’能否实现稳就业?——基于劳动供给的分析”、“降费政策下延长缴费年限对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影响”的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张牧扬副教授给予了悉心点评。
上海财经大学郭峰副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郭峰副教授主持了“老龄化与养老保障”、“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二)”分论坛。武汉大学张尊洋、西南财经大学杨诗画同学、中国人民大学赵一凡同学、上海财经大学章安琦同学、华东师范大学孙昕同学、厦门大学夏会琴同学分别做了题为“长期护理保险能否降低中老年人医疗支出?——基于青岛市政策实验的研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对参保的激励效果研究——基于成都市的多档次缴费及补贴的精算分析”、“养老保障是否抑制了老年人再就业——基于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的实证分析”、“退休使人更幸福吗?—来自中国的证据”、““老漂族”的分类研究与治理策略——基于“认知-行为”的双维度框架”、“高质量发展:人口老龄化、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报告。在“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二)”分论坛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蔡鑫宇同学、湘潭大学杨仕鹏同学、华东理工大学孙晨晗同学、上海财经大学周彩同学分别做了题为“DRGs支付方式对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的控费效果分析 ——以云南省为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相对贫困治理效应——基于PSM-DID的实证研究”、“我国分级诊疗模式是否能节约医疗资源利用?——基于Anderson模型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检验”、“产假政策与生育:促进还是抑制?”。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郭峰副教授给予悉心点评,并提出一些建议。
上海商学院刘玉飞老师
最后,上海商学院讲师刘玉飞老师主持了“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一)”和“社会保障与家庭”分论坛,西南财经大学肖翰、西南财经大学周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韩雨晴、浙江大学沈栩航、上海财经大学徐乐、上海大学苏瑞敏、北京师范大学曹增栋、上海财经大学胡浩钰分别做了题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能改变流动孕产妇的生育地选择吗?”、“价格管制与过度医疗:非营利医院的视角”、“How does medical expenditure affect consumpution?”、“自来水基础设施与个体长期收入——生命周期、性别与收入差距的视角”、“做家务的男人——丈夫参与家务劳动和家庭生育选择”、“新农保政策对子代劳动力流动的溢出效应”、“Dialect and Health Care-seeking Behavior of the Elderly: Evidence from China”以及“Tracking the role of self-employment on perceptions of citizenship: Evidence from urban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的报告。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院刘玉飞讲师分别给予了悉心点评。
“橙皮书”发布会现场
“全国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优秀研究生学术论坛”项目已走过了10个春秋,与“各国社会保障系列丛书”、“《国际社会保障动态》(橙皮书)”共同成为了我校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学科的三大品牌学术项目。在29日,即“研究生论坛”举办当日下午,我院还同步召开了“《国际社会保障动态》橙皮书发布会暨社会保障国际社会比较研讨会”,来自全国十所院校的著名专家、老师同学参与了本次“橙皮书在线发布会”。
尽管受疫情影响,不少与会者没能亲临沐浴在初冬阳光中美丽的申城,但这丝毫没有阻挡与会者们交流和思想碰撞的热情。通过远程连线,著名专家、青年教师以及年轻学子们,跨越千山万水,齐聚一堂,共商国是,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各项会议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供稿:张熠 陶旭辉
供图:陶旭辉、姚远、杨旭东
审核:杨翠迎